Search


把醫療作為賺錢的工具,無疑是對醫療「公共性」最根本的動搖。

理想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把醫療作為賺錢的工具,無疑是對醫療「公共性」最根本的動搖。

理想中醫療服務應以病人的利益為首要考量,然而當「績效主義」的醫院管理介入醫師的專業自主後,營利的誘因難保不讓病人的健康被悄悄犧牲。

有的醫院為了衝高業績,卯足了全力以「衛教」之名行「推銷」之實,誘發和創造出民眾對於各種醫療服務的需求。有的醫院為了降低虧損,遇到無利可圖的複雜病患便以轉診的方式,罔顧醫學倫理將「醫療人球」轉出後送。更有的醫院寧願將大筆盈餘用在擴大營運規模、添購高級自費醫材,也不願意增加成本,改善與醫療品質最息息相關的醫事人員勞動環境。

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表示,調查發現年輕醫師並不排斥五大科,但考慮到惡劣的工作時數和生活品質後卻打了退堂鼓。

五年了,政府不但百般阻撓醫師透過納入「勞基法」改善險惡的勞動條件,反倒殷勤地為財團的攻城掠地開路。

不禁令人納悶,政府服務的對象究竟是市民,還是財團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Patty Chou,以撰寫診間故事「大醫院小故事」起家,爾後除醫療時事外,同時也關心科普、教育與身心健康等議題。
View all posts